Note:以下關于中藥材枸杞葉的介紹內容由諸多中醫藥網管理員整理自《中華草本》《中國藥典》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等資料,內容僅供參考與學習,不宜當做私自用藥枸杞葉的參照,請在醫生指導下用藥。
- 【名稱】:
- 枸杞葉
- 【英文名】:
- Leaf of Chinese Wolfberry, Leaf of Barbary Wolfber
- 【拼音】:
- Góu Qǐ Yè
- 【別名】:
- 地仙苗、甜菜、枸杞尖、天精草、枸杞苗、枸杞菜、枸杞頭
- 【藥材類別】:
- 枝葉/樹皮類
- 【性味】:
- 味苦;甘;性涼。
①《藥性論》:味甘,平。
②《千金·食治》:味苦,平,澀,無毒。
③《綱目》:苦甘,涼。
- 【歸經】:
- 歸肝;脾;腎經。
《要藥分劑》:入心、肺、脾、腎四經。
- 【入藥部分】:
- 為茄科植物枸杞及寧夏枸杞的嫩莖葉。
- 【產地和分布】:
- 【形態特征】:
- 落葉灌木,植株較矮小,高1m左右。蔓生,莖干較細,外皮灰色,具短棘,生于葉腋,長約0.5-2cm。葉片稍小,卵形、卵狀鞭形、長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,長2-6cm,寬0.5-2.5cm,先端尖或鈍,基部狹楔形,全緣,兩面均無毛。花紫色,邊緣具密緣毛;花萼鐘狀,3-5裂;花冠管產和裂片等長,管之下部急縮,然后向上擴大成漏斗狀,管部和裂片均較寬;雄蕊5,著生花冠內,稍短于花冠,花花丁字形著生,花絲通常伸出。漿果卵形或長圓形,長10-15mm,直徑4-8mm,種子黃色。花期6-9月,果期7-10月。
- 【用法用量】:
- 內服:煎湯,鮮者2~8兩;煮食或搗汁。外用:煎水洗或搗汁滴眼。
- 【注意事項】:
- 《藥性論》:與乳酪相惡。
- 【枸杞葉的功效與作用】:
- 補虛益精;清熱明目。主虛勞發熱;煩渴;目赤昏痛;障翳夜盲;崩漏帶下;熱毒瘡腫。
①《藥性論》:能補益精諸不足,易顏色,變白,明目,安神。和羊肉作羹,益人,甚除風,明目;若渴可煮作飲,代茶飲之;發熱諸毒煩悶,可單煮汁解之,能消熱面毒;主患眼風障赤膜昏痛,取葉搗汁注眼中。
②《食療本草》:堅筋耐老,除風,補益筋骨,能益人,去虛勞。
③《口華子本草》:除煩益志,補五勞七傷,壯心氣,去皮膚骨節間風,消熱毒,散瘡腫。
④《綱目》:去上焦心肺客熱。
⑤《生草藥性備要》:明目,益腎虧,安胎寬中,退熱,治婦人崩漏下血。
⑥《本經逢原》:能降火及清頭目。
- 【附方】:
- ①治五勞七傷,房事衰弱:枸杞葉半斤(切),粳米二合。上件以豉汁相和,煮作粥,以五味末蔥白等,調和食之。(《圣惠方》枸杞粥方)
②治陽氣衰,腰腳疼痛,五勞七傷:枸杞葉一斤,羊腎一對(細切),米三合,蔥白十四莖。上四味細切,加五味煮粥,如常法,空腹食。(《圣濟總錄》枸杞羊腎粥)
③治急性結膜炎:枸杞葉二兩,雞蛋一只。稍加調味,煮湯吃,每日一次。(廣西《中草藥新醫療法處方集》)
④治跟澀痛,兼有翳者:枸杞葉二兩,車前葉二兩。上件藥熟挼之,使汁欲出,又別取大桑葉三兩,重裹之,懸于陰地,經宿,乃輕壓取汁,點目中,不過三,五度瘥。(《圣惠方》枸杞汁點眼方)
⑤治視力減退及夜盲:枸杞菜二兩,柄貓草一兩,夜明砂三錢,豬肝四兩。水煎服。(《陸川本草》)
⑥治痔瘡炎腫:鮮枸杞莖葉一握。煎湯熏洗。(《福建民間草藥》)
⑦治年少婦人白帶:枸杞尖作菜,同雞蛋炒食。(《滇南本草》)
(本文由久久健康養生網整理或引用,內容僅供參考,轉載請注明出處,謝謝合作。)
/zhongyiyangsheng/zhongyaodaquan/zhiye_shupilei/142556455827077.shtml